您的位置: 首页 >教师培训资源分享>课程思政>详细内容

课程思政

【转】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思政”赛道的观摩体会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5-30 09:40:30 浏览次数: 【字体:

1.思政元素既要突出“思”,也要彰显“政”。

思政赛道,强调的是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之中,形成支撑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体系。一些老师习惯于把思政元素理解为价值观念、理想信念、社会责任、爱国主义等等。这些元素固然重要,但思政元素不仅包含这些内容。我以为最为重要的就是把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把总书记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同知识教学相结合。这种结合是有机的,不是生硬的,是自然的,不是机械的。实际上很多专业课程都会与总书记的很多理念和思想具有相关性,比如讲公司财务、跨国公司、微观经济学等课程,必然会涉及到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有关内容;即便是阿拉伯语精读课程,也可以融入一些总书记在访阿期间演讲时引用过的一些典故、名言等。总之,思政元素不仅要看“思”,还要看“政”。从现场教学效果看,很多老师把主要的侧重点放在了思想元素上,而对于政治性元素(如总书记最新讲话、党中央最新决策部署、中央重要会议精神等)如何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还是比较薄弱的。此外,教师还要注意思政元素表达准确性的问题,避免在一些规范性概念的使用和表达上出现偏差。

2.教学设计要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

问题意识是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教学创新大赛是为了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而设置的,它与教学基本功大赛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教学创新大赛问题导向更加鲜明,更加聚焦。所有的创新设计理念、环节、方法、手段都是聚焦于解决问题的。在教学设计时要做到两点:一是问题要抓得具体,避免大而化之;二是问题要抓得准确,避免主观想象。这就要求教师加强三个方面的调研,一是加强对同一门课程在不同高校中建设现状的调研,二是对本门课程选课学生学情的调研,三是对中央有关政策文件和相关工作部署的调研。唯如此,才能根据调研结果真正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使教学设计更具针对性。

3.教学案例要体现时代性和本土性。

有不少课程已经形成了比较经典且完整的案例体系。但是我们不能止步于此,我们要用中国实践讲述中国道理,揭示新时代伟大变革的历史性成就的深层逻辑,就必须致力于构建中国化时代化的案例教学体系,形成中国特色的案例库。为此,要加强案例研发力度,特别是本土化案例研发、新时代案例建设仍然是一个薄弱之处。在教学准备时,可以搜集《求是》杂志、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公开发表的长篇通讯和深度报道,结合教学内容对其进行案例化改造,让教学案例更具有时代气息和中国特点。

4.教学设计要素要完整。

教学创新设计报告至少应当包含如下要素:课程概况、问题导向,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内容创新、教学反馈、创新应用与推广、社会评价、教改成果、教学论文等。教师在平时上课时,要注意保留教学过程的证据材料,汇报时要尽可能多体现一些教学实景;要注重教学推广的积累,比如多参加一些教学方面的学术会议,多参与教学培训和教学展示活动,多与同行分享教学经验等。另外,在数字化技术运用上也要有所加强,比如AI技术、线上线下教学方法等是如何运用在课程思政中的,也要有所体现。

5.要突出世界观和方法论层面的引导。

课程思政不仅要实现知识教育和政治引领的功能,还要突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训练,比如辩证思维、历史思维、战略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系统观念等,都应当在教学内容中得到体现。

6.提升教学创新报告撰写质量。

教学创新报告要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对教学实际和教学经验进行高度浓缩化对概括和提炼。要突出亮点,特别是在各级标题的凝练上要有新意,各部分内容之间要有逻辑性。教学创新报告要图文并茂,既要有文字表达,也要有图表配合。教学创新报告要与ppt展示内容相衔接,避免两张皮。

7.教学展示的效果也很重要。

要注意教态问题,多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注意着装得体。避免语速过快,不要出现严重的口误。教学展示内容应当与教学创新设计有所呼应,教学报告中的亮点、重点应当在汇报时所有反映,避免“两张皮”。


资料来源:师培联盟

终审:教师发展中心1
作者:
分享到:
打印
×

用户登录